科研方面:主持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获奖项目(要求科研项目为省部级及以上,论文为国家级以上,科研成果须注明本人排序)
主持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囊膜蛋白基因变异对新城疫病毒(NDV)融合活性的影响(30671556, 2006-2009)
2.主持并完成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重点项目:鸡MDV强毒污染监测试剂盒的中试(05EFN213400128, 2005-2008)
3.主持并完成安徽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禽免疫抑制疫病—鸡马立克氏病诊断试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发(07010302148,2007-2008)
4.主持并完成安徽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年度重点项目(03023032,003-2005)
5.主持并完成万宝绪重点学科建设基金“NDV对鸭致病性演化机理的研究”(YZD2004-12,2004-2006)
6.主持并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制定项目“鸡马立克氏病的测定(双相免疫法)”(02165,2002-2004)。
7.主持并完成的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鸡马立克氏病排毒规律的研究”(98130206,1999-2001)
8.合作完成安徽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猪高热病病因诊断及防护关键技术研究”(07010300144, 2007-2008)
9.参加并完成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畜禽新型高效免疫佐剂和疫苗的产业化”(2001-2004, 2001AA243071)。
发表论文论著:
1.Tat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Activates Lytic Cycle Replication of Kaposi,s Sarcoma- Associated Herpesvirus :Role of JAK/STAT Signaling. Journal of virology. 2007,81(5): 2401–2417(并列第一作者,国际影响因子为:5.3)
2.黄芪多糖对鸡体液免疫增强作用.中国兽医学报.2009,29(3):312-334(第一作者)
3.鸡新城疫强毒株的分离及其人工感染试验.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2,24(3): 212-215(第一作者)
4.鸡致病性MDV感染AGP法检测可靠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99,32(4):107-109(第一作者)
5.免疫鸡MDV感染后羽毛根HVT的分离及和HVT免疫对MDV抗原检测的影响.畜牧兽医学报. 1998,29(3):274-279(第一作者)
6.鸭副粘病毒强毒株的分离和鉴定.中国动物检疫.2001,18(10): 24-27(第一作者)
7.异源新城疫病毒感染对雏鸭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中国兽医学报.2008, 28(11):1247-1250(通讯作者)
8.鸡源新城疫病毒人工感染鸭的病理组织学研究.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8, 30(1):53- 57(通讯作者)
9.Ⅰ型马立克氏病强弱毒株Meq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8, 37(30):14604-14606(通讯作者)
10.鹅源新城疫病毒人工感染鸭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中国兽医学报.2009,29(1):15-78 (通讯作者)
11.饲养管理中的福利状况对动物疫病传播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04-14606 (通讯作者)
取得的知识产权情况:
1.发明专利:制备鸡马立克氏病毒感染检测抗原的新原料及其筛选方法,公开号:CN101377489
2.发明专利:鸡马立克氏病毒感染检测抗原的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1408542
3.发明专利:鸡马立克氏病毒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1575374
获奖项目:
1. 主持完成“达国内领先,居国际先进水平”的省级科研成果一项,即:“鸡马立克氏病污染监测技术的研究”(皖科鉴字[2002] 第54号),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3-R1)。
2. 参加完成“达国际先进水平”的省级科研成果一项,即:“鸡马立克氏病毒致瘤株与非致瘤株的分子生物学区别”(苏科鉴字[98] 第049号),“马立克氏病病毒致瘤与非致瘤毒株的研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98-01026-6)。
3. 发现了一种新的疫病,即:高致病性鸭副粘病毒病,“高致病性鸭副粘病毒I型病毒株的分离和鉴定”论文获全国行业学会优秀论文(第一作者)。
4. 主持制定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动物疫病防疫标准,即: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鸡马立克氏病强毒感染诊断技术》(NY/T 905-2004)。
5. 博士论文“鸡马立克氏病监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于2006年被授予“全国兽医专业学位优秀博士论文”。
|